杨绛百年岁月,智慧人生

北京比较好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611.html

大家好,我是洹玥,分享一本好书,丰满你的人生。今天我为大家解读一本好书:《杨绛传: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这本书的作者梅子,原名谢桂梅,是一名青年作家,喜爱中国古典文学,著有《上官婉儿传》、《张爱玲传》等多部人物传记。

在《杨绛传: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一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叙写了杨绛的百年人生,从她的童年成长、求学经历,到她的家庭变迁,到她与钱钟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情。这本书浓缩了杨绛一生的智慧精华,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

杨绛穿越了百年的岁月长河,虽历经世事沧桑,见证生离死别,可她始终淡然从容;她是一个女子,却被人尊为“先生”。

杨绛身上有太多关于美好的标签,她与世无争,与谁争她都不屑,她淡泊名利,优雅从容,她温婉贤淑,才华出众。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跟随作者感受杨绛的百年人生。

1成长时光

1.1童年

年7月17日,杨绛出生于北京,她是父母的第四个女儿。父亲杨荫杭非常疼爱她,给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杨绛的童年几乎是在不断地搬家中度过的。才两个多月,就因父亲的工作变动,从北京搬迁到上海,四岁时又随父亲回到北京。杨绛八岁时,官场不顺的杨荫航痛失爱女(杨绛的二姐),心灰意冷,举家南迁,在无锡安定下来。

年2月,12岁的杨绛到上海启明女校上学。三年后,又被父亲送到苏州的振华女中求学。

杨绛在振华女中度过了求知若渴的青葱岁月,她的很多文学积累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1.2父亲的教育

一个人的性格养成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杨绛之所以能够在之后的岁月中始终淡定从容,心有主见,跟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杨绛中学的时候,国内爆发了北伐战争,学生要常常进行各种运动和游行,杨绛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于是就想让自己的父亲出面说“家里不赞成”。

结果父亲直接拒绝了女儿的请求,并且告诉她:“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受到爸爸的鼓励之后,杨绛果断地跟学校说“我不赞成,我不去”。事实证明,杨绛是对的。在游行中,学校并不能对这些女孩子进行很好的保护。

年,杨绛从苏州振华女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吴大学。

在选专业的时候,杨绛有点举棋不定,又是父亲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该不该,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于是她选择了文科的政治系,其实她最想修的是文学专业,但是东吴大学没有这个专业,她只能选择并不太感兴趣的政治学。

通过这两件事情,杨绛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从心而为,自己喜欢的就去做,不喜欢的就果断拒绝。

另外,杨荫航的教育理念很宽松,他从来不要求女儿要考满分,而是培养她广泛的兴趣。

也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杨绛从小书不离手。她曾经说过,“如果一星期不看书的话,这一星期都白过了”。所以杨绛最亲密的伙伴就是书籍。

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书时,最喜欢的是躲进图书馆,看中外名著,在名著里感悟人生,陶冶情操,在书本里寻找自由。

父亲的影响和栽培,加上广泛的阅读,为她之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圆梦清华

杨绛在东吴大学成绩优秀,但是杨绛最向往的知识乐园,还是清华大学,这是她少女时代最大的遗憾。命运女神又一次眷顾了这个女孩,将她推到了梦想面前。

年,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杨绛不想把大好的年华浪费在无望的等待中,于是说服家人同意她北上,到燕京大学借读。

但是杨绛在看到清华大学之后,马上就决定放弃燕京大学就读的机会,在清华大学借读圆梦。因为她觉得如果读不喜欢的专业,就算拿到一纸文凭又如何?不如静下心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年,杨绛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在这里,她和图书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喜欢读书的人,不管到哪,总会找到书的海洋,从书香中找到知己,在书中享受那份不足为外人道的快感。

清华大学是杨绛的福地,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了自己携手一生的爱人,而且得到朱自清的亲自指导。正是在朱自清的点拨下,杨绛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这一写就再也没停下来。

2爱情和婚姻:最贤的妻

2.1遇见爱情

遇见爱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是阳春三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她从宿舍楼走出来,一眼便看到了站在门外的钱钟书,自此一眼便是一生,从此彼此长住心间。

恋爱后,两人不能时刻相见,钱钟书几乎一天写一封情书,以表达自己对杨绛的相思之情。

虽然钱钟书那么积极的表白心迹,但在杨绛那里却很少能得到回响,所以,钱钟书才有了“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京”的幽怨和无奈。

杨绛虽然给钱钟书回信少,但并不意味着她不爱钱锺书,只是她不喜欢这样露骨的表达方式。

其实杨绛还是非常期待看到钱钟书的信的,她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开钱钟书的信,正是这份墨守的惦念,让杨绛知道自己深爱着他。

钱钟书并没有把谈恋爱的事情告诉父亲。有一次,杨绛给钱钟书的回信落在了钱父的手中,钱父拆开信看了之后,禁不住大赞杨绛“乃聪明人”。

他为儿子能认识这样的女子而感到得意和庆幸,并直接给杨绛回信,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了她。

杨绛也把他们相恋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从此,他们的恋爱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年,他们在苏州的酒店举行了订婚仪式。

2.2步入婚姻

年,钱钟书通过了出国留学的考试,取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钱钟书希望和杨绛一起出国深造。

为了方便照顾钱钟书,杨绛办理了休学手续,并且于年夏天跟钱钟书举办了婚礼。

他们能够结为伉俪,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段佳话,他们的结合是双剑合璧,造就了一段旷世的好姻缘。

最好的婚姻生活,也许就是我见到他才知道,他正是我想嫁的人,我娶了她才知道,她正是我想要一生陪伴的人。

2.3国外相守

婚后,他们一起来到牛津大学。也是结婚后,杨绛才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才子,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杨绛理所当然地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让他安心学习做学问,不被生活琐事纠缠。

爱一个人,哪怕对方有缺点,生活自理困难,也会庆幸拥有他,甘愿照顾他,无怨无悔,一路跟随。

在牛津,让他们受益良多的就是博得利图书馆,这两个人在图书馆如鱼得水,除了上课,他们把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他们如饥似渴的阅读,边阅读边做笔记,什么是饱读诗书,乐此不疲,他们的样子就是。

杨绛认为,自己能有大量的时间读书是幸福的。杨绛在这里充实了自己,储备了知识和涵养,提高了外语的阅读水平。

刚到牛津时,他们夫妻俩住在老金家,吃在也老金家,但是时间长了,钱钟书总是吃不饱饭,于是他们打算出去租房,自己做饭吃。

他们租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配有取暖的电炉,有一个大阳台,还能租到全套的厨房用具。搬完家,他们做了晚饭,虽然饭菜不丰盛,但能吃饱不揪心,两个人觉得很满足。

为了能让钱钟书吃到家乡菜,对烹饪一窍不通的杨绛,苦苦研究红烧肉的做法,经过多次的尝试,红烧肉终于做成功了。之后,杨绛研究出了很多特有的菜,在厨艺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钱钟书从此在异域有了家的感觉。

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甘愿为了丈夫扛住生存的压力,把两个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克服一切困难为最爱的他洗手作羹汤,将平淡而又清贫的生活经营的有滋有味。

而钱钟书也对杨绛关爱有加。每天早上,钱钟书都会悄悄起床,为杨绛做早餐,做好后,放在小桌子上,才轻轻唤醒还在熟睡的杨绛。

这种贴心的表达方式换来杨绛无法形容的感动。她从来就没想过这个笨手笨脚的人能做出这样的早餐来。而这个习惯让钱钟书保留了几十年。

2.4变成我们仨

有一天,杨绛发现自己怀孕了,钱钟书知道后,喜悦之情不言而喻,他忽然想到自己的笨拙,对爱妻谆谆嘱咐:"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医院里经历了两天才把孩子生下来。而钱钟书来来回回四趟来看她。从他们的住所到产院不通公交车,钱钟书第一次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对于一个出门迷路的人来说,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

钱钟书在爱妻生产住院期间,一个人过日子,这对于他来说是个挑战。有一天,他照例来探望妻子,对妻子说:“我做坏事儿了”。

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打翻了墨水瓶,染了房东家的桌布,杨绛忍不住笑道:“不要紧,我会洗”。

结果没过几天,钱钟书又来了,说:“我又做坏事了”,仔细询问才知道,他把台灯给砸了,杨绛又一次安慰钱钟书说:“不要紧,我会修”。得到这个答案,钱钟书又放心地回去了。

等钱钟书书再来时,愁容满面地说把门轴给弄坏了,门关不了了。杨绛依旧安慰他说:“不要紧,我会修的”。他又放心地回去。

从这一件件小事中看出,杨绛始终包容着丈夫,她愿意承担琐碎的事情,她会修门轴吗?也许不会,但是她愿意答应下来,让心爱的丈夫放心:“有我,你什么都不用担心。”

爱一个人就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在婚姻里,杨绛用爱、包容和智慧为钱钟书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她从来不试图改变钱钟书,也不为家务事麻烦他。

而钱钟书也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馈这份爱。杨绛出院刚回到寓所,钱钟书便端来炖好的鸡汤,里面放着碧绿的嫩蚕豆。杨绛又一次感动的流泪,被这个孩子一样的才子体贴,该是怎样的幸福呀?

从此,他们过起了三人世界,人生最完美的莫过于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经过时间的孕育,诞下爱的结晶,然后看着这个小小的结晶,慢慢长大,这就是幸福。

3文学成就:最才的女

3.1崭露头角的戏剧家

抗战爆发后,由于牵挂国内的亲人,钱钟书和杨绛回到了国内。

后来,他们认识了陈麟瑞夫妇,还结识了李建吾。当时,李建吾、陈麟瑞等在上海组建了职业剧团,但是想找到适合的剧本很难。现在使用的剧本,几乎都是翻译过来的。

在他们的鼓动下,杨绛开始了剧本创作,自此与剧本结缘,

杨绛写的第一个剧本是《称心如意》,李建吾立刻排演了这部剧,亲自扮演了徐郎斋。这部话剧在年的春天正式公演,并且广受好评。

之后,她又创作了《弄真成假》与《风叙》,公演后依然受到了很好的反响,这几部话剧成为中国话剧界的经典。当时的演员们都以演杨绛的戏为傲。

杨绛对中国话剧界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正是杨绛的作品,让中国话剧舞台从此告别了改编国外戏剧的历史,有了自己的剧本,自己的天下。

3.2杨绛与《堂吉诃德》

新中国成立后,夫妻俩回到清华大学任教,虽然在戏剧界小有成就,但是杨绛还是最喜欢翻译的工作,她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了《小赖子》。

年,杨绛开始翻译《堂吉柯德》,翻译了五年还没完成,便遇到了文革。

年八月的一天,有人来到杨绛的办公室,命令道:“把你们的黑稿子都交出来”。

杨绛看见来人咄咄逼人的气势,感到不寒而栗,她想要保护自己辛苦熬夜翻译的稿件免受祸害,她决定请大家来判定黑白。

她把译稿誊清之后,便把草稿烧了,用牛皮纸把这一大把很重的稿子重新包好,亲自送到他们指派的办公室,交给了组秘书。

结果稿子却被另一人拿走了,杨绛心凉了,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稿件做了俘虏,她为五年来的心血之作离开自己而痛惜不已。

杨绛一直惦记着堂吉柯德的翻译稿,她想尽各种办法,想把被关押的《堂吉柯德》救出来,她找到没收稿子的人,让他暂时把稿子交给她,结果却被告知稿子找不到了。

本来杨绛的工作是打扫女厕所,但是杨绛自愿提出,到别的办公室去打扫卫生,她想趁这样的机会来找寻《堂吉柯德》的踪迹。

终于有一天,从凌乱的废纸堆里,她发现了《堂吉诃德》的译稿,失而复得的喜悦,让她内心无比的高兴。但是没想到稿子却没有被她成功的带走,她只得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柜子的上边。

为了要回稿子,杨绛一次又一次的去找人,直到原来的组秘书回来当了学习组长,杨绛才终于要回了自己的译搞。

年,从五七干校回来之后,杨绛已经不满意原先翻译的《堂吉柯德》译搞,她开始从头翻译。她抓住一切时间翻译稿件,历时两年,70多万字的小说,终于翻译完成。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汉语本的《堂吉可德》。这是当时我国唯一一部西班牙语文学翻译本,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对于这本书的面世,西班牙政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西班牙国王亲自向杨绛颁奖。这是我国文学翻译界少有的殊荣。

年,杨绛被推举为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这是对她外国文学翻译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的最高荣誉,完全是实至名归。

4晚年经历

4.1我们仨,最后剩一人

年,医院检查,竟然是膀胱癌,很快,医院安排了手术,在手术过程当中,医生又发现了钱钟书的右肾萎缩坏死,只得临时切除,对于84岁的钱钟书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83岁的杨绛日夜守护着他,悉心照顾,生怕出现意外,别人劝她回家休息,她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这样深情的话语,60多年的相濡以沫,这种感情和依赖已经融入了彼此的生命当中。

钱钟书还没有出院,他们唯一的女儿钱媛,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出现了不适。经过详细的检查,患了骨结核,脊椎有三节病变,还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癌细胞扩散,已经病入膏肓。

当杨绛看到病入膏肓的女儿时,心瞬间碎了。杨绛握着女儿的手,像小时候一样把她揽入怀中,她强忍泪水,温柔地说:“安心睡觉,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

钱媛静静的睡着了,再也没有醒过来。生,是母亲把她带到这个世界,死,是母亲握着她的手,温柔地送别。

钱媛火化的时候,杨绛没有去,医院照顾着丈夫,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爱女化为灰烬。

钱媛去世四个月之后,钱钟书的病情才稳定下来,杨绛考虑再三,还是把女儿病逝的消息告诉他了他

钱钟书听后点了点头,没有过度的悲伤,仿佛早有预感一般。

但是钱钟书的病情没有稳定多久就开始持续发烧,用了各种办法,也不能控制钱钟书的病情。

钱钟书最后对杨绛说的是:“绛,好好活。”

杨绛在他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这一吻,吻别了与他在一起63年的美好岁月,这一吻从此前世今生不再相见。

从此,我们仨只剩了一个人。

4.2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送走唯一的女儿,作别心爱的他之后,杨绛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把三人活过的痕迹慢慢疏离,慢慢回忆,慢慢书写成时光之书。

她把钱钟书留下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一点一点的整理,并出版刊印,出版了《钱钟书手稿集》,弥补了他没有完成的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著作的遗憾。

正是杨绛孜孜不倦的整理,让故去的伟大学者的阅读和研究历程展现在世人面前,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92岁的杨绛,接着女儿没有写完的书稿继续写,完成了《我们仨》这本书。

90多岁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翻译累的时候,她还坚持抽时间读书,这个习惯从幼年开始一直没有间断。

年,96岁的杨绛用两年半的时间写好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书中,杨绛对灵与肉、人生命运、生死鬼神等做了思考。

晚年的杨绛用一家三口的72万稿酬以及版税,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捐赠给清华大学。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和她们仨一样热爱读书,并且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

清华大学给杨绛颁发了“公存教育、义声长孚”的证书,肯定了他们对清华大学做出的卓越贡献。

走过百年风雨的杨绛一直没有停笔,她只想过好留在尘世的每一分每一秒。晚年的杨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钱先生和阿媛都走了,我的路也走完了。”

年5月25日凌晨,杨绛终于结束了她年的人生,她在睡梦中走向永恒,他们仨团聚了。

5尾声

纵观杨绛这一生,她始终能够坚持自己喜欢的,能够从心而为,正如她所说过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杨绛身上有太多的美德,她用女性的温柔和母性的宽容,爱着钱钟书和女儿,用智慧经营着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也用才华惊艳了世人。

钱钟书晚年曾给予她高度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也用一生诠释了这八个字,将德与才做到了极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