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云上乐园和一群乡村儿童的梦

白癜风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浓稠的雾气弥漫山野

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将我们一行人的车子引向越来越高的海拔。一开始,道路两旁还是平整的、泛着水光的稻田,背着竹篓的农妇与悠闲踱步的鸭子从车窗前经过。临近目的地时,天空突然飘起了雨,浓稠的白雾弥漫了整个山野,遮挡了前进的视线。车行其间,犹如坠入人间仙境。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塘镇,米的海拔在地理上已属于“高原地带”,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云上社区”。大塘镇距离贵阳市公里,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出发,按最快的导航路线,也需要2小时30分钟。

这天,因为行至半路,导航短暂失去网络信号,我们一行人被引到了一条错误的山间小路上,加上遇上大雾及下雨,前行的道路不仅湿滑,能见度还不足五米。等我们抵达大塘镇时,已经过去了近4个小时。

因为大雾天气,导致拍摄的无人机无法飞太高

01

一所“云上”的乐园

“跋山涉水”的寻找终于告一段落,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大塘镇益童乐园出现在众人面前,印着“善行贵州益童乐园”八个大字的明绿色招牌,在白茫茫的雾气中凸显出来。

自年开始,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城市边缘社区农民工子女在放学后可以拥有免费的儿童活动空间,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壹基金、贵州省慈善总会在贵州省内运营了个益童乐园,累计服务75万人次。作为首批试点站之一,大塘镇益童乐园至今已招收上百个6-14岁的孩子。

??点击观看视频《梦想演练》

在益童乐园门口,拿着相机的韦腾境抱着孩子迎接我们。他是大塘镇益童乐园的负责人,年来到这里,从无到有建设起了这座位于“云上”的儿童乐园。

这次上山源于一次公益活动:巨量益梦行动。此次,巨量引擎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壹基金等多方平台,希望“用技术与互动”帮助山村儿童发展职业梦想。而两位来自巨量星图的达人将为孩子们带来两场别开生面的支教课。

第二天是周末,虽然下起了大雨,但孩子们依然如约而至。上午的分享来自飞行员“燃烧的陀螺仪”,他为孩子们带来了飞机模型,现场讲解了有关飞行员的知识,孩子们还穿上飞行员装备过了把“飞行”梦。下午时,手艺人“山村小杰”则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将身边的原材料变废为宝,制作木头风车笔筒。

两位达人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在两位支教老师身后,是益童乐园的“心愿树”,上面贴满了各种颜色的便利贴,凑近看,是这些孩子的梦想:

11岁的小远梦想成为宇航员,飞向太空,去看星星的样子;

10岁的小雪想成为摄影师,拍下美丽的梯田,寄给志愿者们;

长头发的小涵,则想去大城市里卖花,因为花香闻起来像香水,而妈妈喷了香水后总让她闻一下

……

虽然,有些梦想看起来还很遥远,但它们像是在春天播下的一粒种子,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去浇灌,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

02

一个人到一个“乐园”

大塘镇益童乐园的主体是一栋两层的白色小楼,算起来整体面积只有70多平。一楼是孩子们的主活动区,30多平的空间被切割成图书区、学习区、娱乐区和照片展示区等,屋子正中央摆放着几排课桌椅,地面贴了浅色的瓷砖。窗台、墙角等处都能看到孩子们亲手做的手工泥塑和折纸作品。二楼则是驻站老师吃饭和睡觉的地方。

现在,大塘镇益童乐园除了韦腾境外,还有两位老师常年扎根在这里。相较于一楼,二楼的装修要简陋得多,厨房和卧室只是简单抹了水泥,因为省钱,两个房间甚至都没有安装大门。但地板还是铺了地贴和泡沫拼图,方便孩子们在上面玩耍。

益童乐园的环境

时间倒回到三年前,当初,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韦腾境还记得第一次来这儿时看到的画面,“房子是毛坯的,连吊顶都没有,水泥地面坑坑洼洼,水电也没通。”孤身一人的他便叫来朋友帮忙装修。

当时他和朋友开着皮卡,一路打听,才找到镇上一家卖水泥的商铺。但等赶过去时,对方却因为单子太小不接,只能再找一处商铺。后来,偶然碰到一个专做路面硬化的施工队,“几番交涉之下,才终于要来了一点水泥。”但水泥拉来后,却发现屋内没有水,只能去隔壁邻居家借水。

装修的那段时间碰巧在1月,正值山上最冷的月份。韦腾境却只带了两床被子和一个电热毯,他每天都在二楼打地铺睡觉,以至于第二天醒来时,电热毯表面总有一层水汽。

韦腾境

乐园装修好了,接下来要面临招生问题。在来之前,韦腾境做过统计:镇上两百多户有孩子的家庭中,一半以上是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在江苏、广州、深圳等城市打工,一年甚至更久才能回来一趟,孩子或跟着老人生活,或被寄宿在镇上托儿所中,成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陪伴的童年,不仅学业没有保障,安全也是个大问题,韦腾境希望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一开始,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但村民们对公益不了解,一口咬定是收费的,再加上镇上的老人大多是苗族或布依族,只会说方言,连交流都成问题。因此,乐园刚成立的三四个月内,只招收到二十多名孩子。直接家访走不通,韦腾境就试着从孩子处入手,蹲守在学校门口宣传,通过学生带学生,益童乐园的口碑传播开来,参与的孩子们逐渐多起来,乐园规模也渐渐扩大至一百多人。

然而,虽然已有五年公益服务经验,但此前因为服务对象都是老人和残疾人群体,韦腾境对于如何做儿童服务缺少经验,只能从头开始摸索。一开始,他想到不少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老人文化水平大多不高,辅导作业是一大难点。于是,乐园就从最简单的抓学习入手。但乡村孩子作业不多,况且,在辅导作业方面,益童乐园相比在校老师并没有什么优势。

正在写作业的孩子们

那么,还能让孩子们在这里做什么呢?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韦腾境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虽然乐趣不少,但都是上山、挖土、下田,城市孩子的课外兴趣班自己从来接触不到。就这样,益童乐园的功能又从作业辅导延伸到兴趣培养。

韦腾境干脆从自己喜欢的摄影教起,后来又接触到抖音,让孩子们看着视频学习折纸。但个人的力量毕竟单薄,年,站点又多了另外两位驻站老师:万功芝和李静。

大塘镇

万功芝是韦腾境的妻子,那时,她刚刚经历生育,和孩子一起生活在老家独山县。接到丈夫的请求后,她带着孩子来到大塘镇。此后,就一直扎根在这里,对于丈夫所热爱的公益事业,夫妻二人早已形成无需言明的默契。

李静则不同,年她从老家新场村搬迁到大塘镇。在来站点前,她在镇上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事实上,当初和李静同时来站点工作的还有另一个老师,但她仅仅呆了17天就离开了。

韦腾境能理解这位老师的选择,因为山上生活不仅艰苦,更寂寞和冷清,一年天有两百多天,镇上都被大雾所笼罩,走在街头,仿佛置身电影《迷雾》中,再加上工资较低,“很少有人能呆得住。”

小镇长期被雾气所笼罩

来益童乐园前,李静从未接触过公益,“当时是我们(社区服务站)领导说这里需要驻站老师,因为这边比较偏远,驻站老师招不到。我想反正照顾其他孩子也能照顾自己家的孩子嘛,我就选择过来了。”

一开始,李静对“留守儿童”没有任何概念,“留守儿童大部分比较内向、不爱讲话,有的就特别调皮,想引起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