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信息过剩时代,语言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面对纷繁复杂的讯息,没有一定的词汇分辨能力,上当受骗就在所难免。
商家高举消费升级大旗的同时,词汇也跟着版本更新,餐厅纷纷改名为“轻食、小馆、食肆、食屋”,书店多叫“空间、书局、书斋、书坊”,杂货店是“生活方式体验店、良品/优品铺子、生活馆”,有座风车的公园多半就叫“荷兰风情主题乐园”了,网站一注册就是“黄金尊享会员”,电影年份稍微久些就号称“神作”,演员不用看演技,年纪大了自动升为“老戏骨”,任何一个设计黑色服装的设计师都能被称为“鬼才”,昨天你叫的17.5元的鸡腿饭外卖,仔细一看人家号称“至尊豪华奢享套餐”……你要是不会那么一点时代基本翻译能力,就很容易上当。
在人际交往过程里,翻译能力也很重要。在要打六七个“哈”才能证明自己是真的有在笑的网络社交中,不明白对方的言外之意可能会导致你们的友谊寿命骤然缩短,甚至寿终正寝。对办公室“暗语”不熟悉也常常会让人在职场丛林里举步维艰。
如同画家达利所说,“话语之存在,是为将你引入歧途。”(或怂恿你买东西)常在互联网中走,难免跟那些浮夸晃眼的“高级汉语词汇”撞个满怀。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当代“多义词”,我所为你整理了一份当代日常语翻译小辞典,供你查阅:
(当然,以当代“包装语”的泛滥程度,本文的条目远不能囊括万一,你还有哪些需要翻译一下才能明白意思的话,欢迎留言添加)
看完旅行翻译,国庆假期立省两万块
人总免不了出门旅行,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掺水的自卖自夸。比游客都年轻的古镇、排队3小时观光5分钟的“小众冷门目的地”、五湖四海出义乌的“当地特色纪念品”......在说出“啊,还不如回家睡大觉”之前,你也许可以事先了解一下那些旅行宣传用语可能有的另一个意思:
古城=义乌商品展销会场
经典路线=跟3万同胞撞游
最后一片净土=最后一片大规模蚊虫聚集地
一生必去=中老年自拍取景地
城隍庙=户部巷=夫子庙=宽窄巷=特色小吃街=换个地方吃炸鱿鱼
Title翻译,当代自动去滤镜神器
“男神/女神/学神/歌神/睡神”,在人人都可以封神的当下,没有头顶一个高能镶钻闪瞎人的title光环都不好意思跟人做自我介绍,那些高级的头衔翻译过来可能是这些意思:
生活美学家=手机装了8款滤镜app
意见领袖=我用微博
微博签约自媒体=我在网上话很多
连续创业者=连续创业失败者
产品经理、产品总监、首席产品专家=刘图泥、Tony、DonaldLau
匠人=我有张在暖灯下摆拍的侧身照
除了这些冠冕堂皇,为了不显得自己生活单调无趣,当代人也会在简历或简介里填上自己的一二三四项爱好,虽说爱由心生是件很主观的事,但不少人都爱得十分自欺欺人,我们为你翻译了一下常见的几种“叶公好龙”,它们可能长这样:
爱好写作=在朋友圈撰写过微博段子选摘
爱好阅读=每天看朋友圈30次
爱好深度阅读=昨天看到朋友圈有一篇文章真的很长,我看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我肯定会看的
爱好跑步=丰富的追公交经验
爱好古典音乐=知道贝多芬是个聋子
爱好摄影=相册里有张连拍照片还没整理
小天真成熟第一站,租房翻译
如果你也有一段城市找房史,那么除了长期忧心你是否有瓦遮顶而执着来电的房产中介,那些租房信息里的标配用语可能也曾让你留下深刻阴影。“虽然房子装修差,但是我们招租语装修得精美啊”。
精装修=刷了白墙,有张宜家桌子
首次出租=没衣柜,没网
免中介费=二三四房东直租
温馨居室=小,随时能窝着
极简主义=毛坯+床
个性化设计=屋内容易撞头
景观party露台=屋顶是平的
哥特式=屋顶是尖的
巴洛克式=屋顶是圆的
地中海风格=屋顶铺红瓦
田园风=沙发整个被包上了小碎花套布
小天真成熟第二站,职场翻译
如果你有一个工作,那些充满言外之意的职场术语你可能早已看穿了:
下面我说两句=或者两百句
耽误你两分钟=你马上要被我骗钱/请你免费帮我做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谢谢
我有一个问题=并追问18次
尽快=我今天就要
我会尽力的=这事儿可能搞砸
正在做=我把这事给忘了
对事不对人=这件事只针对你
要有客户基础=去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