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乡“非遗”文化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文明贵在养成,文明贵在实践。为进一步筑牢土乡群众文明意识,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实际,强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新时代文明之花”在土乡竞相绽放,文明新风吹遍希望的田野,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明新风带来的幸福果实。
实践中心:群众的精神家园
“今天休假,准备在这里学习一天,‘干粮’我都带来了。”在互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室里学习的互助县老年大学学生贺生胜说,他在老年大学参加了书法课程,现在正在加紧练习。贺生胜说:“这里环境优雅安静,设施齐全,还藏有各类书籍,很适合练习书法。”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来这里练书法,已经成为这里的常客。
“实践中心已经成为我眷恋的文化精神家园。”跟贺生胜一样,众多群众把实践中心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闲暇之余,他们喜欢到这里看看书、学“青绣”,甚至可以在这里体验土乡传统文化,小小乐园其乐无穷。
近年来,互助县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坚持有固定场地、有统一标牌、有专人负责、有必要设备、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资料“六有”标准,夯实实践载体。目前,互助县通过各项举措,在全县19个乡镇、24个县乡两级试点村和8个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利用现有特色资源建设文明实践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等8个示范基地,在部分有特色的行业和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建设优质农业、科技普及、乡村旅游等8个带动力强的实践点,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开。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过程中,互助县坚持盘活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政策理论宣传宣讲、科教文卫、农技手工艺、乡土文艺文化等资源,统筹使用,协同运行。
为方便群众受教育,扩大文明实践覆盖面,互助县还积极在全县建设“乡村大舞台”,同时将威远镇卓扎滩生态旅游景区、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花海农庄景区村民活动广场打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便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全年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村民院落等生活一线开展流动宣讲、技术培训、经验介绍等活动,多形式提升群众综合素质。
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
志愿服务:汇聚成创城力量
走进互助县的大街小巷、广场公园、居民小区和乡村学校,经常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社区为居民宣传最新政策信息,在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在楼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居民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互助县以“志愿服务有平台、市民参与有动力、活动开展有温度、广大群众有实惠”为目标,积极打造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传递土乡独有的温暖与感动。
“每一位土乡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创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创城工作中的一员,更应该为全县志愿者作表率。”新一轮文明交通志愿服务一开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刘有昊就站上了“第一岗”,当起了交通劝导员。
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互助县威远镇各十字路口,志愿者们按照时间安排,早早来到了执勤岗位。文明交通志愿者,每天在早中晚高峰时段对县城的重点路口开展文明出行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居民群众的“心之所向”。医院“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的义诊活动上,卫健系统志愿者们为城乡居民提供现场义诊、疾病咨询、保健知识宣教和药物免费发放等服务,义诊现场热闹非凡。
除了卫健系统的志愿者,“土乡环卫战士”也是互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定期清除道路沿线和河道有色垃圾,擦洗广告牌和墙面污垢,开展植绿护绿行动,全力打造干净亮丽、温馨怡人的高“颜值”彩虹故乡,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出漂亮的“面子”。
威远镇南街社区党组书记白永芳告诉记者,志愿服务队中每一支队伍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但每一支队伍都有一样的初衷,他们与全县志愿者一起,汇聚成创城的主要力量。
目前,互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下设理论政策宣讲、教育帮扶、文化文明、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法律普及6个志愿服务队和23个志愿服务分队。实践中心精心制定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项目“总菜单”,安排各相关单位按“菜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实践基因。
文明风吹进每个角落
基层实践所医疗惠及群众
文明实践:富了群众“脑袋”
在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整洁的村容村貌、精美的墙体标语、淳朴的乡风民风、丰富的文化生活,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当地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一约两会”机制,培育农村新风尚,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取得的成效。
以前村里除了婚丧嫁娶之外,搬迁、满月、升学、过寿等都要请客,亲朋好友份子钱少则-元,多则上千元,要是赶上办事多的月份,群众根本承受不起。为此,麻吉村在破除陋习上下功夫,通过建章立制、典型示范、宣传教育等系列措施,紧紧抓住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等关键少数,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让文明乡风在乡村蔚然成风。
随着“一约两会”机制在农村落地生根,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赌博酗酒滋事现象基本消失,乡邻关系更加和谐、环境卫生得到改善,群众逐渐摒弃了陋习、恶习,形成崇尚文明、遵德守礼的良好风气。
与此同时,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曲艺大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歌大赛、“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为了让党的理论政策更好地融入乡村,飞入寻常百姓家,东和乡积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爱好者深入生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小品、三句半等形式,创作出小品《天价彩礼》《扫黑除恶树新风》等文艺节目,着重宣传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针政策,讲好新时代“好婆婆、好媳妇”及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先进人物的“小故事”,点赞乡村整治、厕所革命、移风易俗的好典型,传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达到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良好效果。
互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保广梅说,目前,投资20万元的互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已经完成了布置工作,并在青稞酒文化广场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全县19个实践所、24个实践站、16个实践基地(实践点)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1.4万余名,组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小分队支,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场次。越来越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所(站)在土乡落地生根,成为了既富群众“口袋”又富群众“脑袋”的“百姓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