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变工艺品卖资源变卖风景践行两

白癜风能除根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1101/4283876.html

朱砂流丹,水银生辉,“中国汞都”万山因汞而盛,因汞而衰,举步维艰之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号角令万山豁然开朗。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坚持把高质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万山正在书写精彩答卷。

万山朱砂 浴火重生

年朱砂开采历史,让朱砂文化成为万山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元素”。

“离职后,我做朱砂生意。”作为汞矿职工,黎召平对那一抹红有着特殊情怀。年,他从事朱砂工艺品加工,一做便是30年。

黎召平在朱砂工艺品产业园为客商挑选产品。(江佳佳摄)

本世纪初,贵州汞矿因资源枯竭而实行政策性关闭。万山矿尽山空,繁华落尽,万山人进退无门。 

年,万山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上了转型发展新路。

朱砂工艺品。(江佳佳摄)

将工业品转化为工艺品,万山朱砂浴火重生。年,万山区投入3亿元,高标准、高品质打造集朱砂工艺品研发、培训、生产、检验、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朱砂工艺品产业园。

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内,工人正在制作朱砂工艺品。(江佳佳摄)

年,朱砂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32家,投产28家,带动余人就业,获取专利47项,实现销售额6.08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并在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带动就业近人,产品远销北京、山东、湖南等地。

新兴产业 无中生有

“转型让我看到新希望。”年2月1日,铜仁市万山区万仁汽车总装车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半成品正缓缓有序地在生产线上“流淌”,汞矿子弟蒲兵忆起过往,感慨万千。

在万仁汽车工作的蒲兵。(江佳佳摄)

“广州、福建、上海,都去过。”汞矿没落后,数万矿工各奔东西,出生在矿工家庭的蒲兵是其中一员。

近年来,万山奋力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战略”,大胆创新,苦干实干,在新工业和新农业上闯新路;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持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功能和业态,促进新区扩容提质。

万仁汽车。(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年,万山区引进投资20亿元,年产15万辆的万仁新能源汽车,填补万山区无工业龙头企业和装备制造业的空白,也为万山产业转型与城镇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万仁汽车。(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受益于此,蒲兵打工回乡,在万仁汽车做仓管员,万山的点滴变化,让蒲兵信心满满:“我相信家乡会越来越好。”

九丰农业博览园鸟瞰图。(周峰摄)

新型工业如火如荼,现代农业乘胜追击。年,万山从山东寿光引进九丰公司,打造九丰农业博览园,并以九丰农业为龙头,在全区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79个,面积达3万亩,带动户贫困户2万余人脱贫增收。

千年丹都 破茧成蝶

从“卖资源”到“卖风景”转变,万山大力推进“旅游兴业”。引进企业以5A级标准打造的朱砂古镇,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矿区小镇。加大治理力度,让“臭水沟”木杉河摇身一变成为“会客厅”。打造了铜仁第一个游乐公园——彩虹海陆地公园和水上乐园,被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目录。培育九丰农业博览园、牙溪生态农场、水墨黄家寨等旅游景点。

朱砂古镇。(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细数这些景点,每个都浓缩着转型的足迹。

从兴盛到衰败,再到转型崛起,“万山速度”和“万山精神”让其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畅,如今的万山,正如朱砂一般“红”起来。

牙溪生态农场。(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万山区在转型的困难阶段,农民有怨气、矿工有怒气、部分干部缺底气。

对此,万山区委明确,必须努力从新时代新思想中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和方法。

为统一全区干部群众思想,万山区持续深入开展转观念、转作风、抓落实“两转一抓”系列主题活动,同时组建区委、区政府督查局。

铜仁金街。(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干事创业活力被不断激发,为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持续深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千年丹都”坚守两条底线,践行“两山”理论,走出转型发展新路。

年,万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8.2%,比年提高13.19%;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9%。预计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6.4亿元,是年的2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聪江佳佳

编辑尹洁

编审朱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