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桐桐8岁了。周末,桐桐和一些同学去了游乐园,因为他得买些零食和水。桐桐于是鼓起勇气向母亲要10元零花钱。母亲非常生气:“你以为钱那么好赚?你为什么花这种钱?去游乐园得花多少钱?”
桐桐痛苦地恳求道:“几个同学都带来了钱,然后他们都买了零食,但是我没有,所以我只能在一边看着他们。”
最后,桐桐的母亲不情愿地把10块钱扔在地上,可怜的桐桐弯腰捡起了钱。孩子似乎已经失去了尊严.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虽然节俭是一个传统的好传统中国,过度节俭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但会影响他的视野和格局。如果孩子们眼里只有钱,他们只会尽最大努力去赚更多的钱,他们也会因为钱而失去很多爱好和乐趣。
如果父母过分强调家庭没有钱,孩子们会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沟通能力差。
当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他被教导“钱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且钱不容易赚到”的观念,他可能会盲目地重视钱,变得吝啬,不愿意在交流中花钱。自然,这会对他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大影响。
单位里有一个同事李磊。起初,每个人都认为他温柔而优秀,但当他接触到时,每个人都敬而远之。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当我出去付账时,李磊假装打电话或去买东西,其实只是为了逃避自己花钱。别人不笨,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交往,因为他很吝啬。
2.自卑的性格。
就像文章的开头桐桐,如果一个母亲在他面前把钱扔到地上,这是一种践踏孩子尊严的行为,失去了对金钱的自尊和自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出生的孩子实际上觉得自己很卑微。许多父母说,“我们家很穷,所以对你来说学习不容易。你必须省钱。”
因此,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无法与他人相比,这将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父母不让孩子乱花钱是对的,但是如果他们经常强调家里没钱或者想让孩子省钱,这只会导致孩子的自卑。
3、不懂财务管理。
一般来说,过度节俭的父母对财务管理没有很好地掌握。因为真正擅长理财的父母知道如何增加他们的财富,他们不会以这种方式“挖掘”。
在这样的父母的指导下,孩子只会盲目地存钱,不愿意花钱,他们不会抓住好的投资机会,有时因为小的损失,更不用说能够学会理财了。
大学里曾经有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张佳佳,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这算不了什么,但是她不愿意支付一些正常的考试和学习费用。例如,当参加英语四级考试时,张佳佳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因为想省有多个块钱,结果甚至没有报告。
朋友们,你们有这样的父母吗?欢迎在评论区吐槽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