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一对北京夫妻,
也是器物收藏爱好者。
男主是厨师,女主从事文化类工作,
都算得上大家眼中的神仙职业。
工作之余,他们对生活的质感也很讲究,
养了三只喵星人,喜欢花花草草,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家里,
这些心爱的事物可以和谐共存。
改造前平面图
夫妻俩的小家使用面积仅80㎡,
户型方方正正,是比较传统的布局,
但并不适用于两人的生活需求。
主要问题:
1、缺乏玄关设置,没有过渡和储物功能;
2、起居室直对入户门,进门一览无余;
3、餐厅位置较为靠里,自然采光较差,活跃度不高;
4、厨房操作台面长度不足;
5、卫生间分配不合理;
6、储物和展示空间不足。
而夫妻俩的切身诉求也很具体:
1、对餐厅和厨房要求较高,尤其作为厨师的男主人,需要有施展身手的空间,原有的厨房不能达到期望;
2、由于厨房使用频繁,使得餐厅区域也需要被激活;
3、男女主人对空间尺度感偏小,布局上更倾向于小而丰富的空间;
4、在洗手间的使用习惯上,他们也有自己定制化的需求。
改造后平面
设计师认为,核心问题其实在于三点:
1、对于一个有着诸多藏品的家庭,如何取得收纳与展示之间的平衡?
2、如何在有限面积内,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和生活场景的关联性?
3、面对年轻住户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均使用面积的增加,如何提高居住的质量?
于是,一个完整的改造方案出炉了:
改造要点:
1、划分出可展示和储物的玄关空间;
2、对调起居室和餐厅,将餐厅放在阳光更充足、与厨房联动更为方便的位置;
3、微调厨房尺寸,并调整厨房入口位置,顺势延长厨房台面使用长度;
4、在公共区、休息区打造了三条环形动线,增加了空间丰富性和功能区关联性。
流线图
我们具体来看下这三条动线——
客厅区以餐桌为核心形成环形动线;
卧室区则是两条环形动线:
1、压缩主卧室进深,扩大阳台面积的区域并增加次卧室通向阳台的通道,形成卧室区第一条环线;
2、取消原有衣帽间,合并原主卧室卫生间与客用卫生间,形成卧室区第二条环线。
如此一来,通过主卧和次卧
都可以到达作为次级公共区的阳台。
家具图
针对夫妻俩的储物和展示需求,
设计师也找到了解决办法:
1、依托部分墙体定制通高储物柜,解决了日常储物问题;
2、为部分灵活柜体预留了空间,作为主要的藏品展示区。
如上图所示,绿色区域为定制柜体,
以收纳功能为主,兼有部分展示功能;
蓝色区域为中古家具柜,以展示功能为主。
玄关
从餐厅看玄关和客厅
在入户区和客厅间新建了一堵墙,
让空间多了一些过渡和层次,
顺便内嵌了一个顶天立地柜,
满足鞋子和进出门物品的收纳。
墨绿色的部分是进入卧室区的通道。
从卧室门口看玄关
玄关柜做了合理的分区,
包括专门用于展示器皿的格子,
一回家看到,心情就变得沉静愉悦。
进门左手边的中式条案上
集中放置了中式风格的藏品。
餐厅
从客厅看餐厅
考虑到夫妻俩的特质和生活习惯,
设计师将客餐厅的位置进行了对调,
餐厅放在了阳光更充足、
与厨房联动更为方便的位置。
餐厅东侧做了大壁龛,漆成浅绿色,
专门用于放下屋主的中古餐边柜。
大餐桌是樱桃木材质的,长达2m,
方便大厨在家招待朋友。
椅子也是屋主收藏的欧洲中古货。
给这个大餐边柜来张特写~
它的展示和收纳功能都非常强大,
满满当当放了业主喜爱的日本手工陶作,
还有各类精美的玻璃杯具。
餐边柜上方的小小马戏团,可爱~
厨房门口看向餐厅西侧展示墙,
摆了一个柚木中古长柜。
右侧的樱桃木高柜是之前的旧家具,
一盏柔和的玻璃吊灯月亮般皎洁,
成为了餐厅的视觉中心。
黑框玻璃门内是厨房,
设计师将入口位置做了调整,
使餐厨间的动线更合理,
两个区域的沟通、互动也更为紧密。
厨房
厨房的设计也是偏复古的风格,
白色手工釉面砖搭配墨绿色烤漆柜体。
台面高度根据大厨的身高和舒适度,
特意在灶台区域降低了80mm。
橱柜台面采用黑色达克瓷,
硬度很高,可以直接在台面切菜。
左侧新增了mm深的窄橱柜台面,
专门用于放置厨房电器。
来一张大厨的烹饪工具特写~
(感觉和普通人家的也没什么区别,可见厨艺水平和所用工具关系不大……)
小厨房的收纳当然是擅用立面,
能上墙的统统上墙啦,
已经强调许多次的知识点~
客厅
再来看与入户区一墙之隔的客厅,
电视墙右侧利用墙体厚度
预留展示用的凹龛,见缝插针做展示,
电视墙背后是玄关的鞋柜和杂物柜。
整个客厅的风格更偏中式一点,
用柚木中古电视柜搭配绿色背景墙,
和餐厅一样,柚木+绿色的搭配。
客厅自身没有直接的自然采光,
设计师在墙上装了几面手工黄铜小镜子,
能让暗区的客厅空间不那么沉闷,
透过镜子可以看到餐厅阳台的小花园。
小巧的茶几是中式榆木方几,
茶盘里是从日本淘来的各种茶具,
各种颜色款式搭在一起,
别具一种古朴的美感。
再来看客厅的另一面:
沙发左侧墙上开了扇玻璃窗,
男主人做饭的时候,
也能与沙发上的女主人目光交流,
同时也为客厅带来些许自然光。
照明层次很丰富,射灯、长臂灯,
吊顶侧面还增加有磁吸灯带,
阳光不足,灯光来补。
沙发背后满墙的书柜用于展示和收纳,
沙发本身可以还打开用作沙发床。
走廊
走廊通向主卧和次卧,
墙面漆成了浓郁的墨绿色,
以色彩对比区分了公共区与休息区。
从次卧可以看到通道上的化妆桌。
主卧
压缩主卧空间换来了一个大阳台,
形成了餐客厅之外的次级家庭活动区,
闲暇时可以在阳台休闲、聚餐、拍照。
床尾的壁龛里同样放了中古柜,
收纳小件的卧室用品很是实用。
没有入镜的床侧是大容量的衣柜。
次卧/书房
利用柜体增加次卧飘窗台进深,
让这里成为了一处小茶室。
未入镜的飘窗台对面安排了书桌椅。
临床饮茶,清风徐徐,茶香袅袅。
次卧增加了通往阳台的动线,
与主卧形成了卧室第一条环形动线。
从次卧看阳台
次卧通往阳台的门上,
还专门开了一扇给猫用的门,
方便猫主子到阳台上使用猫砂盆,
这个小设计可以说是很有爱了~
卫生间
设计师取消了原衣帽间,
将原主卫和次卫合二为一,
实现了多分离式卫生间,
透过淋浴区,可以看到家政区和马桶间。
从客餐厅和主卧都能直接进入卫生间,
形成了卧室区的第二条环形动线。
阳台
在80㎡的小家中拥有个大阳台,
似乎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设计师却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如今,阳台成了家中的小小乐园。
夫妻俩把阳台做了精心的布置,
用了小六角马赛克拼花防水地砖,
打造了超级治愈的植物墙,
还藏了三个猫砂盆在此。
阳台另一侧的小角落,
各种萌萌的多肉植物排排坐,
心情烦躁时来到这里,
挨个儿捏一捏它们的小叶子,
生活中的阴翳似乎分分钟就消散了。
天气晴好的时候,坐在小桌旁,
晒晒太阳看看书撸撸猫,
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
这个小家的改造,并不张扬,
却真正于静水流深中展现了真功夫。
设计师根据屋主夫妻俩的需求,
细致地抽丝剥茧、重新整合,
将一个无趣的传统户型“打乱重组”:
家有厨师,需要享受烹饪的乐趣,
需要共享美食的欢乐时光,
因此客餐厅大胆地进行了对调;
将主次卧和卫生间重新规划,
不仅提高了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
还挤出了一间大阳台用于享受生活……
从此以后,种花、喂猫、欣赏器物,
这样的神仙日子,真的很羡慕!